一、项目名称:名山区万亩生态茶园观光旅游开发项目
二、项目概况:
项目依托现有的观光茶叶生产园区、错落的梯田茶园风光、厚重的茶文化历史,深度挖掘名山茶叶产业资源,进一步开发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将之同蒙顶山景区、百丈湖景区一同打造成雅安新名片、生态旅游新典范,实现生态、文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内容:
项目拟投资4亿元,项目区域茶园面积约1万亩,核心区域600亩余。
主要包括:拟新建景区基础设施(步行游道、游客观光亭、休息亭等),茶叶采摘加工体验基地,乡村酒店、茶家乐等项目。
四、建设条件:
1.政策支持。根据《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农企发[2010]2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关于启动2011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农办企[2011]10号),农业部、国家旅游局2011年开始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标志着国家对农业观光休闲产业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该项目地处名山,同时还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
2.气候生态。名山的自然条件被公认为是全球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之一。名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终年温暖湿润,适宜茶叶生长。年均气温15.4℃,最高气温35.2℃;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年均无霜期298天;年均日照1018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2%。名山地处丘陵、平原结合地带,茶园地形坡度大部分20%以下,平均有效土层厚度达50厘米,土壤属肥力较高的紫土。
3.茶文化资源。名山是茶叶的发源地,公元前50年,“茶祖”吴理真在蒙顶山开启了人工种植茶树的先河,为茶树的人工培育奠定基础。“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已成千古绝唱,从唐代开始,蒙顶山茶就一直作为历代王朝的贡茶,贡茶历史1300多年。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成都千人大会后,提出了“蒙顶山茶要发展,要与群众见面,要与国际友人见面。”
4.产业基础。名山是蒙顶山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国家级茶叶标准示范基地、国家级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茶叶是名山区传统支柱产业,现有茶园55万亩(含雅安市相邻区县),其中有机茶园30万亩,茶叶加工企业605家。2011年,茶叶年产达38940吨,产值22亿元。目前项目景区已有国家级茶叶良种600余亩、四川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1个、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1个,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产业基础与技术保障。
5.交通区位。万亩生态观光茶园交通便利,距县城20公里,成都90公里,雅安28公里,成都双流机场90公里,成雅高速公路G108线15公里,G318线6公里,紧靠成温邛高速公路名山段。
五、要素保障:
1.项目供地。项目核心区域600余亩,主要采取向政府收购的形式取得,核心区内项目新增建设用地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项目规划依法按程序向业主供地。
2.供水。项目区已接通自来水,区域降水丰富,区内有一条20个流量的水渠通过,能充分满足项目发展需要。
3.供电。由政府协调地方电力部门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向项目区提供电力保障,电价按综合用电价格0.6元/度左右执行。
4.供气。项目所在区域距天然气主管道1.5公里,政府协调名山天然气公司负责根据项目的需要向项目区保障供气。
5.道路交通。距名邛高速出口约6公里,县道名望路通至项目区外,交通十分便利。项目区内的水泥硬化路面已铺设。
六、投资效益:
1.经济效益。景区观光旅游收入:预计年接待旅客100万人次,人均消费200元(含门票收入),收入2亿元,利税收益约1亿元;蒙顶贡茶生产销售收入:预计年生产高附加值蒙顶贡茶200吨,每斤价值1000元,销售收入4亿元,按生产成本、宣传成本、利税比例3:4:3核算,年实现利税1.2亿元。预计年创利税2.2亿元,3—4年收回成本。
2.社会效益。可强力推动名山旅游业发展,解决500余人就业问题;生态旅游的新模式,既创造了经济价值,又创造了生态环保效益。项目提升名山影响力,传播了名山茶文化。
七、前期工作:目前项目区茶园观光基础设施打造已初具模型,项目已纳入名山重点招项目。
八、项目联系人:
罗红飞 名山区投资促进局 08353—322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