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荥经经开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地处成都1.5小时经济圈,是辐射攀西、康藏的桥头堡。前身为荥经县工业集中发展区,设立于2007年3月,规划面积13.2平方公里,核心区3.5平方公里,是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四川省第一批特色产业基地。2019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开发区,更名为四川荥经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为3.39平方公里,2020年11月被省经信厅确定为四川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021年12月被省经信厅确定四川省第二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2021年四川省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绿色园区;2021年被省经信厅纳入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名单。
2024年度园区入驻企业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其中铁合金7家、建材8家、危化企业1家,铜业等其他行业11家。2024年1-12月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0.24亿元,规上工业营收35.31亿元,税收1.68亿元,其中主导产业营业收入28.8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2.53亿元,新入规企业2家。
一、园区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
(一)发展定位。四川荥经经开区秉承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特色发展、跨越发展等先进理念,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绿色产业为核心要素,以绿色制造、三产融合、循环经济为特征,以宜业、宜居、宜游、宜商为目标,以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绿色产业为战略指导,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以合金、建材、宝石加工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含铜再生)、绿色载能(含工业硅)、绿色建材、先进材料产业,将四川荥经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绿色、循环、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经开区。
(二)产业布局。四川荥经经开区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机遇,构建“一区三园”产业功能区格局。充分发挥四川荥经经济开发区平台优势,重点布局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绿色载能、绿色建材、先进材料四大产业。中部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规划面积255.2公顷,培育发展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铜、铬铁、微粉、微晶、石材、黄柏精深加工等);东部为绿色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147.8公顷,培育发展先进材料产业(装配式建筑、市政铺装、高性能晶体、熊家山智能制造、旭光电子等);西部为绿色载能产业园,规划面积173.1公顷,培育发展绿色载能产业(新型合金、工业硅等)。
二、园区重点产业
(一)铁合金行业。目前,园区铁合金企业共有9家(其中规上企业7家),共有25台电炉,装机18.52万千伏安,年生产能力24.68万吨。主要产品为中低微碳铬铁、工业硅、中低碳锰铁、氮化铬铁、钒氮合金等。2024年1-12月,铁合金企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15亿元,占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22.74%,营业收入8.92亿元,税收488.55万元。
(二)建材行业。目前,园区建材企业共有21家(其中规上企业8家),已全面启动实施装配式建筑、精品石材产业培育工作,基本形成以四川荥经经济开发区为主,大田坝装配式建筑和玄武岩纤维产业园、花滩石材和市政铺装产业园为辅的绿色建材总体布局。2024年1-12月,建材企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72亿元,占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例达9.25%,营业收入5.14亿元,税收1319.84万元。
(三)再生铜行业。目前,园区再生铜企业共有3家(其中规上企业2家)。主要产品为低氧铜杆、阳极铜等。2024年1-12月,再生铜企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0.32亿元,占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50.51%,营业收入14.73亿元,税收11063.72万元。
三、园区要素保障
(一)要素保障。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余亿元,加快推进园区路网、供排水、电力、通讯、污水处理等重要生产性要素保障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承载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园区有烈太、新添污水处理厂两个,日处理量为5400t/d,园区生态环境得到优化提升;有220千伏变电站1个、110千伏变电站2个及35千伏线路等,能够满足企业用电需求;天然气现有烈太160直供管道,大田110直供管道,新添159直供管道,能够满足企业用气需求;一区三园路网畅通已达到五通一平;学校、卫生院、防洪堤、地灾治理等工程建成投用,优质的人居环境已形成。
(二)服务保障。工业用地按“标准地”供应,拿地即开工。建设过程中按照《荥经县县级领导干部包联规上工业企业、重大工业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充分发挥政务服务联络员“三项服务”“三项制度”“三项要求”作用,打破部门壁垒,强化对上沟通争取和对内的协同服务,采取提前介入方式,全力破解土地、环评、能评等“卡脖子”问题,做好在建项目和拟落地项目服务,同时,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奖补、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做大现有企业规模。
四、园区载体情况
四川荥经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76.01公顷,工业用地面积398.53公顷,可用工业用地133.33公顷。(正在规划修编)
五、入园企业基本条件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以及本县产业规划,符合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投资强度原则上不低于200万元/亩,税收不低于15万元/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强度可适当放宽。入园企业必须在本县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