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全市经济合作系统多措并举,持续推进项目招引,强化服务保障,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一起来看看近期的举措与进展。
市本级:一是深化产业链研究,夯实招商基础。建立13个重点产业链专班和2个重点工作专班,持续完善产业链全景图谱,动态梳理产业链上下游目标企业,为精准招商提供系统性指引。二是借力平台活动,精准推介对接。积极组织参加“四川行”等省级重大平台活动,市领导对接重点目标企业20余家;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在2025第四届华南地区铜杆及线缆产业大会上进行专题产业推介,提升我市在细分领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三是强化双向互动,提升招商实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第三季度市委主要领导,联系、分管领导,链长带队赴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拜访目标企业30余家,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累计登门拜访或接待来访企业200余家。通过高频次的对接洽谈,深度挖掘合作意向,推动项目线索转化,持续拓展招商引资“朋友圈”。
经开区:持续强化服务保障,加快项目落地。实行“主要领导+委领导+部门+项目管家(2+N)”的项目机制,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及时协调解决土地、能耗等问题。第三季度以来,经开区主要领导带队赴河南、郑州、重庆等地开展招商活动5次,考察10家企业;招商小分队赴北京、深圳、重庆等地外出招商23次,考察35家企业。完成签约项目1个,落地开工项目3个。
雨城区:强化项目落地攻坚,全力推进省级高新园区创建。加快工业片区污水处理、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消除落地硬约束。同时,优化土地供给,推行“弹性年限+分期供地”“标准地”等模式,加大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力度,保障项目用地需求。第三季度以来,雨城区区级领导带队赴陕西、浙江、江苏等地开展外出招商活动8次,对接重点企业12家。完成签约项目1个,落地开工项目1个。
名山区:优化产业扶持,研究制定专项产业扶持政策。第三季度以来,名山区招商小分队赴北京、武汉、杭州外出招商17次,考察企业34家。完成签约项目1个,落地开工项目1个。
天全县: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推动准入准营“一类事一次办”增值化服务;建立健全“抓项目兴产业”要素保障机制,持续深化“政银企”合作,全方位、多维度地为项目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等难题。第三季度以来,天全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2次,县分管领导外出招商9次,招商小分队赴浙江、绵阳、遂宁等地外出招商10余次。完成签约项目3个,落地开工项目4个。
芦山县:聚力招引优质项目,全面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招商产业链图谱。重点攻坚纺织产业延链、锂电产业补链、道地中药材和林竹产品(木塑、竹塑)精深加工,精准研究、主动对接重点企业和意向项目。第三季度以来,芦山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2次,分别前往河南、湖南、重庆等地对接产业。完成签约项目2个,落地开工项目2个。
宝兴县:印发《宝兴县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方案》,围绕14条重点产业链组建招商队伍,统筹推进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积极推动产业纵向成链、横向集群。第三季度以来,宝兴县主要领导带队外出开展招商活动2次,对接重点企业6家;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8次,赴广东、江西等地对接产业项目。完成签约项目1个,落地开工项目1个,赴江西省参加 2024 川赣铜产业供需对接交流暨企业家联谊活动,并就铜产业开展专项投资推介。
荥经县:靠前服务,常态化打造营商环境。坚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诉求“一键回应”,项目“签约、落地、投产”全周期靠前跟踪服务,让投资者放心,让落地者安心。第三季度以来,荥经县赴浙江、河南、上海等9个省市开展外出招商活动11次。完成签约项目2个,落地开工项目3个。
汉源县:聚焦县域“1+3”现代化工业体系,围绕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绿色磷化工、农产品精深加工(含现代农业)、文旅服务业4条产业链,更新完善产业链图谱,明确目标企业清单。主动“走出去”对接行业龙头及配套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优质项目,提升产业集聚度。第三季度以来,汉源县主要领导赴内蒙古、山东、贵州等地对接优质企业;牵头联系4条重点特色产业链的县领导赴贵州、湖北、眉山等地外出招商10余次。完成签约项目3个,落地开工项目3个。
石棉县:开展精准招商,锁定碳酸钙、磷化工、稀贵金属等产业先进地区,建动态企业库;组建县领导挂帅的专业小分队,赴江苏南京、广西贺州分别召开磷化工、碳酸钙矿山产业推介会。第三季度以来,石棉县招商小分队先后前往广东、云南、湖南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累计6次。完成签约项目5个,落地开工项目1个,并在成都举办石棉(成都)投资推介会,推介石棉资源禀赋和投资环境。